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夏令教授做了题为“朱熹的“命性”说与戴震的驳斥”的报告。报告指出,命性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朱子所说的“天命之性”是指天理(仁、义、礼、智),落入人体后实际上是文化的存在。这为现代人人平等的观念奠定了基础。但仁、义、礼、智是否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戴震深刻剖析了朱熹的天命本质,还原了天命本质是血、气、心之知的古代学说。对自然的否定就是理性。他解构了理性和气质两个原则,破坏了自然本善,开辟了现代解释之路。
中国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志平教授做了题为《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报告。报告主要从为什么研究董仲舒、董仲舒的思想是什么、如何读董仲舒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探讨。于教授指出,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合一、三纲五恒”的理念,赋予了汉族制度更高的文化理想;帮助皇帝转变思维方式,以天道辅王道,努力推动汉初“解放思想”;董仲舒也是最早系统论述“大一统”思想的哲学家。他的讨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经历过文明中断的文明古国。于教授说:“如果把孔子比作儒学的‘总设计师’,那么董仲舒就是儒学的‘总设计师’。”于教授指出,衡水、德州、扬州、西安等地都有董仲舒生活的痕迹。作为德州一所高校,我们必须肩负起继承和创新董仲舒文化的重任,必须怀着文化使命感,对董仲舒思想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主持人刘银芳副院长指出,应该全面、历史地评价董仲舒,德州学院应该成为董仲舒研究的高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该报告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报告会结束后,专家与师生就报告进行了互动。
通过这次报告会,我们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对儒家思想源于孔子、源于董子的认识。激励师生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诚信创新,努力延续中华文化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anc9b.com/html/tiyuwenda/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