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文在比赛中。
陈艺文(左二)和家人。
●核心技巧
2022年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同步3米板跳水决赛中,中国组合陈艺文/常雅妮表现稳定,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的第12枚金牌。
此前,北京时间7月3日凌晨,代表中国队参加女子单人3米跳水决赛的海南姑娘陈艺文以366.9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的第11枚金牌。金牌。
这是陈艺文第三次参加世锦赛,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3米跳板项目。这场胜利是陈艺文第二次获得世锦赛冠军。他上一次夺冠是在2019年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一米跳板项目上。
陈怡文在场上奋力拼搏,家人则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看到陈艺文获得冠军,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和激动。陈怡文也立即在微信家庭群分享了自己胜利的消息,还叮嘱家人早点睡觉,不要熬夜。陈怡文的胜利是她努力的结果,也是家人支持的结果。
从小就有运动天赋
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了潜水生涯
陈怡文的父亲是海南人,母亲是广东湛江人。一家人住在海口。陈艺文1999年出生于海口,不到9岁的时候,她就离家去广东训练,开始了她的跳水生涯。当他不训练的时候,陈艺文一有时间就会回到海口与父母和妹妹团聚。
7月4日,记者联系上陈以文的父亲陈先生,陈先生告诉记者,陈以文小时候学过舞蹈,拍过广告。与很多女孩不同,她从小就对篮球、跑步、轮滑等运动非常感兴趣。
我从2008年开始接触潜水。那一年,陈艺文8岁。妈妈孙女士带她回湛江过年。她偶然结识了自己的故乡邻居、当时的广东省跳水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吴国存,以及湛江赤坎跳水队主教练、奥运会跳水冠军劳力士和何冲。钟全胜,启蒙教练。
孙女士询问钟全胜是否可以让怡文学习潜水。钟全胜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因为一般孩子学习潜水的最佳年龄是6岁左右,而陈艺文当时已经8岁多了。但吴国存觉得陈怡文可以尝试一下,因为她的身体状况很好。就这样,陈怡文开始了她的训练生涯。
当我第一次学习潜水时,我很沮丧。
父母鼓励她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起初,陈艺文只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我猜她只是觉得跳水好玩,因为她从小就在运动方面很有天赋。她妈妈问她有没有兴趣学,她说有兴趣,所以就被送到了湛江。”陈先生说道。
“当时我们很犹豫做出这个决定,因为我们家人都不在,我们必须找一所艺术文化寄宿学校。所以我们告诉教练先练习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是否有跳水天赋,然后然后决定是否继续训练,结果证实了我当时的想法,一文就是觉得跳水很好玩,所以训练了一两个月就回家了。”陈先生说道。
当时还没有表现出跳水天赋的陈怡文,在父母的鼓励下咬牙坚持了下来,“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当时没有微信,我们每天给她打电话了解训练情况,每个月去湛江两次给她加油、鼓励。我们的想法是先练一年半,再决定是否参加。”这条路只要走下去,就算不行,也不耽误她的学业。”在父母的鼓励下,陈艺文继续刻苦训练,经过层层选拔进入省队。
女儿训练父母“陪跑”
成为半个“跳水教练”
一直陪伴女儿的父母不仅仅是“观众”。他们将与小组中的教练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影响下,他们也学到了很多潜水训练的知识,成为了半个“潜水专家”。 “一般观众认为跳水只要溅起一点小水花就很漂亮。事实上,从运动员开始在板上行走,到起跳,到空中翻转,进入水中,裁判员都会给出综合评分。”陈先生说,孩子们每天都会反复练习这些动作,不断挖掘细节,相当枯燥。尤其是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游泳队一直都是封闭式训练,不允许外出。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的训练、吃饭、休息。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不容易。
自从学习潜水以来,为了方便训练,陈怡文一直留着短发。专业的潜水训练是非常辛苦的。每一个成就和荣誉的背后,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承受了无数的伤痕。陈先生告诉记者,陈怡文在湛江训练时住在姑姑家。每当看到其他队友回家,她就非常想念家人,常常哭着打电话回家。为了安抚女儿,陈先生和妻子每个月都会从海口到湛江看望陈一文。由于长年的训练,伊文的身体不断受伤,淤青。孙女士每次看都心疼得流泪。
微信交谈中,陈先生还给记者发了一张他们一家人的照片,照片是2021年拍摄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怡文最后一次回家是在去年9月份。她平时很喜欢吃妈妈做的炸虾和西红柿炒鸡蛋。虽然长期在外训练,但陈艺文的海南语“听力”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名跳板运动员,23岁的陈艺文今年年纪不算太大,家人对她充满期待。他们希望她在跳板项目上稳步前进,征战巴黎奥运会,继续为国争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anc9b.com/html/tiyuwenda/7236.html